武夫当国_第13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36节 (第4/4页)

八的东西当掩体。队伍的分配也没有任何军事常识可言,大多是十几个人全挤在一个掩体后面,另外一些没掩体的则到处奔跑。

    濉河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河流,两岸相隔最近的距离甚至只有十来米。

    后续跟上来的骑兵团沿着河岸迅速布防,而在布防期间对岸的民军竟然也没敢先开枪。先头营营长打量了一下濉河的地形,却发现麾下的这点人是没办法把整个濉河火线都填上,另外两个营一边要占领南城,一边又要守住西北方向的街区,明显是缺乏人力。当即他立刻要求通讯兵回到南城去找通讯点,发电报让城外的十七师赶紧增援上来。

    整个第三旅是没有任何重武器,全旅只有十二挺重机枪。

    如今第二骑兵团这边配备了三挺重机枪,此时全部部署在了濉河岸边。

    双方在濉河对峙了一阵,很快南岸这边完成了部署,三挺重机枪全部架了起来。不过直到这个时候对岸依然没有民军开枪。经过短暂的思考,负责濉河主要阵防的营长最终还是下令重机枪向对岸开火。

    当重机枪喷射出火舌时,对岸的民军立刻吓的匍匐在地上一动不敢动。过了一阵之后,民军这边才有了零星的反击。两岸的交火逐渐激烈起来,枪声如同雨点,阵阵硝烟也冉冉升起。然而交火毕竟隔了一条濉河,彼此并没有立刻显出伤亡。

    一个钟头之后,在城外的第十七师见南城已经被骑兵团占领,这才有队伍敢进城。

    两部人马会合之后,立刻加强了对南城区的控制,同时越来越多的火力压上濉河边上。

    在此期间,民军从北城也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压到这边。双方似乎很有默契,都把火力集中到濉河这边。只不过民军始终缺乏组织力,不仅没有像重机枪这样的火力,甚至连普通步枪都不齐全,许多民军士兵甚至还使用的是鸟铳。

    之前周宝林部在商丘时,倒是与政府军打了几次交手,从政府军手里缴获了不少快枪。但是周宝林离开之后,也没有给王泽留下这些步枪,仅仅是更换了本部人马的武器装备,把本部人马的旧武器留给了王泽。

    十七师是有八门六十五毫米的小山炮,不过过去一年时间里,这些山炮已经打完了炮弹。后续炮弹都还没有填补上来。毕竟中央政府已经对张镇芳部很是失望,所以军火填补方面则是优先给何丰林、张锡元和十四师那边。

    然而第十七师先进城的两个团还算好,与骑兵团协调着在南城布防,并且加强佯攻的攻势。其中一个团被调往西北街区,就在街区的几个街道上与北城赶来的民军发生巷战。另外一个团则增援到濉河那边,隔着濉河向对面乱放枪。

    可是随后跟进来的其他部队,却立刻露出土匪的本性。哪怕整个南城区已经是空荡荡的死城,这些士兵依然挨家挨户到处搜刮,即便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,但只要找到认为可以用的东西,都会丝毫不犹豫的带走。

    在大街上甚至还能遇到,两个士气师的士兵居然为了一个沾满灰尘的瓦罐争吵。

    随着十七师后续部队越来越多的开进城内,整个南城区渐渐热闹起来。到处都能看见士兵端着步枪、提着篮子瞎逛,偶尔闯进还有人在的屋子,便立刻勒索这些老百姓交出值钱的东西。有的实在没钱也就罢了,但是碰上脾气不好的大头兵,反而还会挨上两下子。

    尤其是那些有女眷的人家,只要女眷稍微年轻一点,立刻就成了这些大头兵调戏的目标。一时间,南城这边乱哄哄的一片,时不时的就能听到老百姓的哀嚎声,以及女子的喊救声,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枪声。

    在南城区中央街道尽头的一座大宅院,宅院原本是有人在的,但是因为这里有现成的电报线路,所以先进城的第二团便将团部设置在宅院里面。宅院是南城的一个富户,不过经过这一年多的民灾,该户人家的家产也严重缩水。

    第二团团部并没有太过为难这个宅院的主人家,划分好团部区域之后,便命令士兵把该区域守卫起来,至于宅院的其他地方则秋毫勿扰。第二团团长是孙佑邰,当初是七十九标的营部军官,后来几番转折被破格提拔为新三旅的骑兵团团长。他此时正在临时团部坐镇指挥,陪同在一旁的还有一名第十七师的团长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门外忽然传来一阵骚乱声,随即是几名卫兵的呵斥声。

    孙佑邰立刻跑出门外,大声的向外面走廊上询问道:“什么事,吵什么呢?”

    守卫走廊的一名士兵连忙跑回来,敬礼之后说道:“报告团长,吴老汉在院子外面求见,我们说了现在是军情要紧的时候,可是那吴老汉哭着求着还是要见团长。”

    吴老汉就是这栋宅院的主人家,原本是商丘这边的大地主,还经营一些买卖。现在大片土地荒芜了,经营的买卖也大部分被迫歇业,要不是舍不得土地和祖宅,吴家也早就迁到省城去了。如今正是因为要守着最后的几份产业,这才要忍受种种的苦楚,这也不失是一件引人讽刺的事情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