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十六章荒凉欲望  (第1/2页)
    纽约的天气一旦转阴,榆暮开始默认邵纪洲的车。    起初是雨季。    一次、两次。后来哪怕天晴,车也在了,司机一如既往礼貌微笑,后座门一开,黑色皮座和暖气把她一块裹进去。    榆暮不再多说什么。    习惯也没什么不好,人不就是靠这些玩意儿活下去的么。    会审时度势、再顺势、最后学会看眼色。    尤其是看眼色这件事。    榆暮向来不陌生。    ……是有点儿抵触。    但只要能假模假样糊弄过去,那就看谁都能对付的下去。    *    这段时间,邵纪洲总在纽约。    理由很简单:公司项目阶段性调整,他的博导搬去上州休假,剩下的日子,办公室空着,课程稀松。    闲到邵纪洲一整天除了睡觉,就是在研究“今天去哪儿打发时间”。    榆暮刚好又住在他家。    于是这段所谓要“照顾妹妹”的生活,就变成了——榆暮每天下课前,总能收到一句:    “一起吃晚饭。”    多半就五个字,看不出任何有营养的内容。    榆暮通常很想拒绝,架不住总有接下来类似的补充    ——“小舅舅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。”    几分钟后,信息再次发来。    ——“我说会把你照顾好。”    榆暮有时候是真不想回复。    到地儿,车门早就开着,邵纪洲悠闲坐在驾驶位,说:“坐上来再拒绝。”    等榆暮真坐上去,系好安全带,平静地说:“我今天不想出去。    邵纪洲打着方向盘,笑得慵懒:“晚了。”    *    头一次一起吃饭,是在Hell’s  Kit  附近的一家顶楼餐厅,落地窗外是哈德逊河的夜景。    厅内,穿着考究的人低声说笑,酒香混着雪茄气。    满脸写着不情愿的榆暮被邵纪洲从车里拎出来。    邵纪洲笑得闲适,说这是最近年轻人喜欢的餐厅,让榆暮别一副要上刑场的样子。    实话说,去这种一看就很贵的餐厅,对榆暮而言,跟上刑场基本没差。    那晚在餐厅里点的是法餐,侍者端上来两盘鹅肝,盘子大得空旷,中央只点缀着一块小小的食物,边上淋了两道深色酱汁,摆在桌上更显矫情。    榆暮是这么觉得的。    这么点儿的东西,卖得那么贵。    该吃还是得吃。    榆暮拿刀叉慢慢割了一块。    入口的口感细腻,脂香很重,她还是觉得腻。    对面,邵纪洲支着下巴发问:“不合口味?”    榆暮小声回答:“还行。”    “还行就这副表情么?”邵纪洲闷声笑出来,“小时候还知道要挑呢。”    十分钟后,侍者再上的是红酒炖牛肉和龙虾浓汤。    榆暮吃了个干净。    甜点上得是道小巧的慕斯,榆暮只吃了一半。    “怎么,是不好吃么?”邵纪洲问道。    “太甜。”榆暮说。    “你小时候很喜欢甜食。”邵纪洲说。    榆暮怔然。    半晌,垂着眼的女孩说出一句:“纪洲哥,人都会变。”    邵纪洲看着榆暮,慢慢把酒杯放下。    “暮暮。”    这句喊得很自然,好似真哥哥那样亲昵。    榆暮抬眼。    “你对我,是不是有点防备?”    榆暮不知道怎么回答。    窗外的河面上映着光,一艘游船缓缓经过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灯火晃动,像是要把话题一并推远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买单时,邵纪洲刷的卡。    服务生把外套递上来,他替她披好。    出了餐厅,夜风有些凉。    顶层天台上有观景平台,几对情侣倚在栏杆边拍照。榆暮低头要走,被邵纪洲叫住。    “看一眼。”    “看什么?”    “夜景。”    榆暮只好抬头。    整条河面铺满光影,对岸新泽西一排排住宅楼亮着灯。    “跟北京比怎么样。”邵纪洲问。    榆暮轻声:“不一样。    北京比这里好。    因为那是她无数次深夜梦回的故乡。    但这里,要比北京自由。    这是她榆暮想要的。    *    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