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9节  (第2/2页)
从速去请武侯。    袁家的随从一转身就被阿水拦下来。    数只长羽箭从拱桥上飞出,射中水中数人,速度极快,力量惊人,射中之人无不痛喊出声,若不是拔掉了箭簇,必然穿身而过,血流成河。    袁醍醐侧目,身旁崔湃张弓搭箭,竟是三箭齐发,想要三箭齐发非强弓不可为,可牛角弓在崔湃手中用起来也不见得十分用力,让她服气。    崔湃的攻击惊醒水中互殴的人。    “好大的胆子!谁在射我?”    朱修丕中了一箭,握在手里怒吼。    随从指了指拱桥上,朱修丕抬头一看,吓懵。    崔湃的强弓上,三箭上弦,正在瞄准自己,朱修丕连忙挥手大喊:“停手!停手!不要打了。”    这些世家郎君的资深随从很多是认得崔湃的,一见到他来了,已经自动停手。    双方各自搀扶着自家的郎君上岸。    等通儀坊两个武侯赶到时见到的现场画面,简直画风清奇。    漕渠岸边,二十来人全身湿透,鼻青脸肿,衣衫扯破,这明显就是聚众斗殴呀。    两个武侯一高一矮,高个武侯年纪尚轻,职事不久,斗殴抓住现行,正想呵斥。    矮个子的那一个资历老些,一眼便认出了立在拱桥上的中郎将,忙扯着高个子上前,欲往上峰马下行礼。    只见崔湃无声的摇了摇头。    矮个子会意,漕渠四周围观者众多,上峰不便被人识得。    矮个武侯资历深些,让高个子驱散围观路人,然后自己上前盘问:“你们聚众在此,所谓何事?”    袁光逸和朱修丕互相指责对方争道不讲理,武侯知道两遍皆是世家子弟,为难的瞄着崔湃,想探探上峰的态度。    这样扯下去互不相让,必然要闹去衙署。    崔湃未置一语,摆明置身事外,武侯看出两个少郎一副去衙署就去衙署,生怕事情闹不大的态度。    “雨天湿滑,不慎落水。”    这,会不会太牵强了一些?    武侯抬头一看拱桥上中郎将身边,身着胡服的贵女开口解围。    他不敢反驳,那就以此结束吧。    袁光逸突然怒道:“我的事情,你凭什么置喙?”    在场的袁家随从脸色大变,袁醍醐也不恼,笑看着袁光逸,一字一句道:“就凭我乃袁氏嫡长女。”    此话一出,让袁光逸头也不回地大步登上自家的犊车。    袁醍醐跟崔湃作礼道别后,领着袁家一众人离开,朱修丕嘻皮笑脸上前跟崔湃寒喧。    事情解决,两个武侯离开。    路上高个子的好奇询问:“兄长顾忌的那个男人是谁啊?”    矮个子歪着嘴,“绯袍的麻烦,你我不要去惹。”    高个武侯惊讶,“绯袍?这么大的官,年轻轻轻,着实看不出来!”    矮个子觉得高个子好没见识。    “谁叫人家生在清河崔氏呢,你可知道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并称“崔卢”,乃天下盛门。”    ————    嫡庶之分,袁光逸内心深处扎得最狠的一根刺。    袁醍醐的一句汝南袁氏嫡长女,像一盆凉水浇在袁光逸发热的头上,浇醒了他一直沉醉其中、不愿醒来的美梦。    父亲只有他一个儿子,长安袁家只有他一个少郎的美梦。    他,袁光逸,非谢梵境所出。    他的背后没有陈郡谢氏这般显赫的门第,他的母族在长安城的百年门阀前,不值一提。    他的母族就像他的母亲一样,早已被父亲遗忘在远去的岁月中。    袁光逸还记得幼年时,自己躲在父亲身后,偷偷打量从洛阳回到长安的阿姊,他只是想上前抱抱阿姊,却引来她嚎啕大哭,所有人都围着金尊玉贵的袁醍醐,把袁光逸遗忘在角落。    袁醍醐远避洛阳,侍人都说是因为谢家人不喜欢他,可是父亲爱他。    他不能给父亲丢脸,他努力、他考学,终于进了国子监,得到师长认可,他觉得他的人生像父亲为他取得名字一般有了光。    可是,袁醍醐回来了,回到了长安,回到了他的人生中。    缓慢归家的犊车内,清泪混着发尖的水痕,流下脸颊。    袁光逸没有哭出声音。    袁醍醐骑着骏马气闷。    自己为什么要去管袁光逸的闲事,袁光逸就是被父亲过于骄纵,打架斗殴去了衙署也不在怕的,就该让他吃吃苦头,受受教训。    
    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