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5节  (第1/3页)
    “哪怕到了异界也摆脱不了考试,前生就不是学霸,希望此生不会成为学渣。”    方运心里想着,没有立即动笔,而是先翻看试卷。    他曾看过一个故事,一些人参加考试,试题非常多,可只考十分钟,不可能答得完,还多人急忙开始答题,希望尽量多写一些。    但是,试卷的最后一道题却写着:只答最后一道题。    方运看过这个故事后,每次考试都检查一下各张试卷,不是看最后一道题,而是仔细看有没有破损错漏。    有一次考试方运发现了第二张试卷有问题,提前让老师换了,如果等答完第一张卷再换,会耽误不少时间。    有了一次甜头,方运就养成了习惯。    试卷比方运以前考试的试卷大一些,共有四十页,三十页上印着考题,另外十张是空白,若前面的考题试卷出了问题,考生可手动重新抄写整张试卷。    纸张和印刷质量极好,仅落后地球水平几十年,方运毫不奇怪,这可是才气的世界,如果在笔墨纸砚印刷等基础方面落后,早就被妖蛮消灭。    方运粗粗看完,有了大概。    试卷前三张是考部分众圣的生平或事迹,其中圣人孔子和六位亚圣必考,看似简单,但答案必须是众圣经典中的文字,不能用自己的话回答,否则就不是请圣言。    再三张是考众圣的诗词歌赋。    其后十五张是各出一句话,然后填上前面或后面的原文。    最后的九张全都是默写大段甚至整章的众圣著作。    第6章 孔子去哪儿了    方运轻声一叹。    以前那个方运记忆力很一般,加上每天只是上午去私塾学习,中午开始去酒楼当伙计,学到的背诵的很少,如果不出意外,那个方运很难考中童生。    方运在地球学的东西是不少,可根本没学这些。    方运想着心事,希望那些多出来的记忆能帮助自己,然后把笔墨纸砚等物拿到桌子上。    别的中规中矩,唯独用来压纸的两条镇纸比较简陋,别人的镇纸都是特制雕刻的玉石、金属、奇木,而他的镇纸只是杨玉环从河边捡来的石头,然后慢慢打磨成两指宽、筷子长的青色石器。    那个方运每次用镇纸都有些不好意思,觉得丢人,但方运却很喜欢这简陋的镇纸,因为这是杨玉环的心意。    方运铺好第一张试卷,用镇纸压在页面上端,看了眼第一题,就把水倒入砚台中,手持长条状墨锭慢慢研磨。    方运一面思考一面研墨,可对第一题毫无头绪。    “昭公二十七年,孔圣于何地?我哪儿知道啊!这道题是第一题,按照前世的经验应该最简单。”方运心中腹诽不已,想破头也想不出来。    等磨好了墨,方运选了一只小楷羊毫笔,沾了浓墨,又把笔放回去,把一张羊毛毡子垫在试卷下,有了羊毛毡吸收墨汁,墨汁就不会下渗影响卷面。    方运拿起笔,不甘心地看了一眼第一题,确信自己不会,正要看第二题,脑海突然出现一本古书的封面。    《史记》。    随后,那本《史记》自动翻页,翻到“孔子世家第十七”中,方运大喜,但是整个页面突然模糊。    方运心头一跳,感到要出事,突然,脑海多出一些记忆碎片,飞入《史记》中,就见“孔子世家第十七”迅速变幻成“孔圣本纪第五”,孔圣本纪的内容比孔子世家的内容多很多。    方运愕然,但很快想通。    《史记》有十二本纪、八书、十表、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,内容各有不同。    其中“本纪”排在最前面,是全书提纲,记录最重要的帝王和朝代,比如夏本纪,秦本纪。    而“世家”则记录王侯封国的事迹和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,地位次于本纪。    地球上的《史记》里,孔子只位于世家中。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