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73节  (第2/3页)
就要工人自掏腰包了。    而这种,也算是工厂给工人的福利。    傅蕴安的医院,就签了这么几家工厂,因此他的医院完全不用担心赚不到钱。    穆琼刚得知这件事的时候,是想帮忙牵线,让霍英工厂的工人来傅蕴安这里治病的,但想到霍英最近跟那些日本人斗得不可开交,就作罢了。    他怕霍英连累了傅蕴安。    傅蕴安的医院开的很好,而又过了一天,《流浪记》在大众报上登完了。    《流浪记》是穆琼穿越过来之后,写的最长的一篇小说。    在现代,连载的小说长了,读者看得不耐烦了,兴许就去看别的小说了,但在这时候,因为书少,读者基本上是不会变少,只会在连载期间越来越多的。    因此这时候的小说家,有时候一部小说,会在报纸上连载个几年。    穆琼曾经看过的一部民国时期的奇书《蜀山剑侠传》就特别厉害。这部引领了后来的武侠仙侠潮流的书光正传就有四百万字,还有很多很多的外传之类,作者从1932年开始在报纸上连载,一直写到了1948年还没写完,因为字数太多,书局跟他算稿费都不用银元了,直接给他金条。    而作者能这样,就是因为写多了,名气大了,看的人越来越多。    他的《流浪记》也是如此,看报纸追连载的人比追他前面两篇文的多多了。    现在《流浪记》完结,无数人感到不舍。    “明明还可以继续写,怎么不写了?”    “可以写到豆豆长大,我还想看豆豆结婚生孩子呢。”    “我也想看豆豆结婚生孩子。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人们议论纷纷。    当然了,也有人觉得写到这里刚刚好:“豆豆有了个好结局,在这里完结刚刚好。”    “跟着豆豆经历了大半年的流浪,我的心总算可以安定下来了。”    “如今这个社会,有太多太多的无奈了,豆豆如果长大,肯定会遇到,我不想看到乐观的豆豆变了样子,就停在这里好了。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震旦大学,有很多学生买大众报看穆琼写的小说,看完完结章,一个学生道:“如果真的有书上写的孤儿院就好了,能让那些孤儿有一条活路。”    他周围的人纷纷点头。    郑维新路过正好听到这话,笑道:“本来就有这样的孤儿院,你们不知道?”    “有吗?”那个同学好奇地问道。    “当然有。”郑维新道:“孤儿院是霍二少开的,之前报纸上报道霍二少的工厂的时候,也提过一嘴。”    “我当时是在报纸上看到了,但我以为这不过是说说。”那个学生道:“既然真有这样的孤儿院,怎么只对工厂大肆报道,不好好宣传一下孤儿院?”    “宣传的太好了,会有很多人故意扔了孩子。”郑维新道:“这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。”    那些人闻言,都是一愣。    郑维新又道:“如今孤儿院里的孩子已经有一百多人了,我还曾组织班里的同学给他们捐过东西……那里的孩子,都过得很好。”    “霍二少真是仁善。那些孩子都需要什么?我们也是能给他们捐献一些东西的!”这些学生纷纷道。    郑维新道:“现在孤儿院的孩子最需要的,是各种御寒的衣物。他们不要花哨的衣服,那不能穿,最好就是给他们你们不要的旧棉袄旧棉裤,另外,你们不要的旧书,纸笔之类,他们也是要的。”    “他们还要纸笔?”这些学生吃惊,普通百姓都是不识字的,这些孤儿院的孩子难道还读书?    “孤儿院的院长会教这些孩子认字。”郑维新道,他时常去平安医院,顺路也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